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包括印刷线路板本体、折叠衔接板和耐磨支撑板,所述印刷线路板本体上开设有外接焊盘孔,且外接焊盘孔内卡合连接有通孔针本体,所述连接卡合板内滑动连接有伸缩连接板,且伸缩连接板的顶端螺钉固定有磁性板,所述伸缩连接板的底端螺钉连接有橡胶板,且橡胶板的底端螺钉连接在连接卡合板内。该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设置有折叠衔接板和伸缩连接板,相邻连接卡合板上的伸缩连接板通过磁性板相连接,此时各个通孔针本体连接成整体,进而能够有效分散个体所受的机械应力,能够有效提高通孔针本体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公开号:CN214336949U
申请号:CN202023049510.8U
申请日:2020-12-17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戴鹏
申请人:戴鹏;
IPC主号:H01R9-28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线端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
[n0002]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着电子产品向高性能、高可靠、小型化及大众化普及所要求的低成本等方向发展,其中混合电路SIP封装电源作为电子设备的心脏,其可靠性不容忽视,而混合电路SIP封装电源内的核心部位则是引线端子。
[n0003] 而现在大多数的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n0004] 一、常规的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在组装过程中不能够进行便捷的安装拆卸工作,进而不能够保证后续检修工作的稳定和便捷;
[n0005] 二、常规的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在使用过程中会对其连接处的通孔针造成机械应力,而常规的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将通孔针所受的机械应力进行有效的分散工作,进而不能够保证后续通孔针工作状态的安全性。
[n0006]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n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不能够进行便捷的安装拆卸工作,以及不能够将通孔针所受的机械应力进行有效的分散工作的问题。
[n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包括印刷线路板本体、折叠衔接板和耐磨支撑板,所述印刷线路板本体上开设有外接焊盘孔,且外接焊盘孔内卡合连接有通孔针本体,所述通孔针本体的底端焊接固定在引线端子本体上,且通孔针本体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固定轴,并且固定轴上焊接固定有连接卡合板,所述折叠衔接板的顶端焊接固定在连接轴上,且连接轴转动连接在连接卡合板的底端,并且折叠衔接板的底端焊接固定有耐磨支撑板,所述连接卡合板内滑动连接有伸缩连接板,且伸缩连接板的顶端螺钉固定有磁性板,所述伸缩连接板的底端螺钉连接有橡胶板,且橡胶板的底端螺钉连接在连接卡合板内。
[n0009] 优选的,所述外接焊盘孔等距分布在印刷线路板本体上,且外接焊盘孔与通孔针本体一一对应,并且印刷线路板本体的厚度小于通孔针本体的长度,而且通孔针本体的横截面呈“十”字形。
[n0010] 优选的,所述连接卡合板的底端螺钉连接有橡胶支撑杆,且橡胶支撑杆的底端螺钉连接在通孔针本体上,并且橡胶支撑杆上螺钉连接有折叠衔接板。
[n0011] 优选的,所述连接卡合板的中间部位固定有橡胶支撑杆,且橡胶支撑杆呈“入”字形,并且连接卡合板对称分布在通孔针本体的左右两侧。
[n0012] 优选的,所述折叠衔接板与连接卡合板一一对应,且折叠衔接板的中心轴线与连接卡合板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中心线上,并且折叠衔接板固定在耐磨支撑板的中间部位,而且折叠衔接板的长度小于连接卡合板的长度。
[n0013] 优选的,所述伸缩连接板和折叠衔接板的总长度大于相邻两侧外接焊盘孔之间的距离,且伸缩连接板的厚度和宽度分别与磁性板的厚度和长度相等。
[n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
[n0015] (1)该引线端子设置有连接卡合板,将通孔针本体卡合进外接焊盘孔时,橡胶支撑杆结合连接卡合板和折叠衔接板能够方便快捷的将引线端子本体卡合安装在印刷线路板本体上,同理,通过推动连接卡合板贴合通孔针本体,随后脱离外接焊盘孔能够方便快捷的完成拆卸工作,进而方便后续的检修更换工作,有效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便捷和高效性;
[n0016] (2)该引线端子设置有折叠衔接板和伸缩连接板,在通孔针本体的安装状态下,折叠衔接板能够有效分散通孔针本体所受的机械应力,且相邻连接卡合板上的伸缩连接板通过磁性板相连接,此时各个通孔针本体连接成整体,进而能够有效分散个体所受的机械应力,能够有效提高通孔针本体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n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n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线端子本体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n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橡胶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n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衔接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6为本实用新型橡胶板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中:1、印刷线路板本体;2、外接焊盘孔;3、引线端子本体;4、通孔针本体;5、连接卡合板;6、橡胶支撑杆;7、折叠衔接板;8、伸缩连接板;9、磁性板;10、橡胶板;11、耐磨支撑板;12、固定轴;13、连接轴。
[n002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5]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包括印刷线路板本体1、外接焊盘孔2、引线端子本体3、通孔针本体4、连接卡合板5、橡胶支撑杆6、折叠衔接板7、伸缩连接板8、磁性板9、橡胶板10、耐磨支撑板11、固定轴12和连接轴13,印刷线路板本体1上开设有外接焊盘孔2,且外接焊盘孔2内卡合连接有通孔针本体4,通孔针本体4的底端焊接固定在引线端子本体3上,且通孔针本体4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固定轴12,并且固定轴12上焊接固定有连接卡合板5,折叠衔接板7的顶端焊接固定在连接轴13上,且连接轴13转动连接在连接卡合板5的底端,并且折叠衔接板7的底端焊接固定有耐磨支撑板11,连接卡合板5内滑动连接有伸缩连接板8,且伸缩连接板8的顶端螺钉固定有磁性板9,伸缩连接板8的底端螺钉连接有橡胶板10,且橡胶板10的底端螺钉连接在连接卡合板5内。
[n0026] 外接焊盘孔2等距分布在印刷线路板本体1上,且外接焊盘孔2与通孔针本体4一一对应,并且印刷线路板本体1的厚度小于通孔针本体4的长度,而且通孔针本体4的横截面呈“十”字形,可以保证通孔针本体4在印刷线路板本体1上的外接焊盘孔2内能够进行稳定的连接工作。
[n0027] 连接卡合板5的底端螺钉连接有橡胶支撑杆6,且橡胶支撑杆6的底端螺钉连接在通孔针本体4上,并且橡胶支撑杆6上螺钉连接有折叠衔接板7,可以保证折叠衔接板7在橡胶支撑杆6上工作状态的稳定,有效增加了引线端子工作状态的安全性。
[n0028] 连接卡合板5的中间部位固定有橡胶支撑杆6,且橡胶支撑杆6呈“入”字形,并且连接卡合板5对称分布在通孔针本体4的左右两侧,可以有效提高连接卡合板5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
[n0029] 折叠衔接板7与连接卡合板5一一对应,且折叠衔接板7的中心轴线与连接卡合板5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中心线上,并且折叠衔接板7固定在耐磨支撑板11的中间部位,而且折叠衔接板7的长度小于连接卡合板5的长度,可以有效避免折叠衔接板7对于连接卡合板5的不良影响。
[n0030] 伸缩连接板8和折叠衔接板7的总长度大于相邻两侧外接焊盘孔2之间的距离,且伸缩连接板8的厚度和宽度分别与磁性板9的厚度和长度相等,可以保证相邻两侧的伸缩连接板8和折叠衔接板7能够进行稳定的连接工作,进而能够保证后续引线端子工作状态的稳定。
[n0031]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之前,需要先检查引线端子整体情况,确定能够进行正常工作;
[n0032] 在引线端子开始工作时,结合图1-图5,首先将引线端子本体3上的各个通孔针本体4向印刷线路板本体1上对应的各个外接焊盘孔2内进行推动,此时在印刷线路板本体1上的各个外接焊盘孔2的限位挤压作用下,能够推动引线端子本体3上相应的通孔针本体4左右两侧的固定轴12上的连接卡合板5同时向中间转动至贴合通孔针本体4,当通孔针本体4向上运动至带动连接卡合板5脱离外接焊盘孔2时,此时在橡胶支撑杆6的作用下能够推动两侧的连接卡合板5至水平状态,且在橡胶支撑杆6的同步支撑作用下能够推动折叠衔接板7在连接卡合板5上运动至与其呈垂直状态,此时折叠衔接板7底部的耐磨支撑板11与印刷线路板本体1的上表面相接触,此时连接卡合板5结合折叠衔接板7和耐磨支撑板11能够方便快捷的将引线端子本体3卡合安装在印刷线路板本体1上;
[n0033] 而在引线端子卡合安装结束后,结合图1-图6,通过向外拉扯连接卡合板5上的伸缩连接板8直至相邻两侧的伸缩连接板8上的磁性板9相吸附,此时在各个连接卡合板5和伸缩连接板8的作用下能够将引线端子本体3上的各个通孔针本体4连接成整体,此时引线端子本体3能够将各个通孔针本体4单体所受的机械应力分散至各个通孔针本体4上,与此同时,在各个折叠衔接板7以及伸缩连接板8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将单体通孔针本体4所受的机械应力分散至印刷线路板本体1上,进而能够保证单体通孔针本体4工作状态的稳定;
[n0034] 同理,结合图1-图6,首先将相吸附的磁性板9推动脱离,此时在橡胶板10的作用下能够带动伸缩连接板8收缩至连接卡合板5内回复原位,随后通过向内挤压连接卡合板5和折叠衔接板7使其贴合至通孔针本体4上,随后通过带动通孔针本体4向下运动并脱离外接焊盘孔2能够方便快捷的完成印刷线路板本体1和引线端子本体3的拆卸工作,进而方便后续的检修更换工作,以上便是整个引线端子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例如印刷线路板本体1、引线端子本体3、通孔针本体4、磁性板9、橡胶板10和耐磨支撑板11,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n0035]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包括印刷线路板本体(1)、折叠衔接板(7)和耐磨支撑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线路板本体(1)上开设有外接焊盘孔(2),且外接焊盘孔(2)内卡合连接有通孔针本体(4),所述通孔针本体(4)的底端焊接固定在引线端子本体(3)上,且通孔针本体(4)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固定轴(12),并且固定轴(12)上焊接固定有连接卡合板(5),所述折叠衔接板(7)的顶端焊接固定在连接轴(13)上,且连接轴(13)转动连接在连接卡合板(5)的底端,并且折叠衔接板(7)的底端焊接固定有耐磨支撑板(11),所述连接卡合板(5)内滑动连接有伸缩连接板(8),且伸缩连接板(8)的顶端螺钉固定有磁性板(9),所述伸缩连接板(8)的底端螺钉连接有橡胶板(10),且橡胶板(10)的底端螺钉连接在连接卡合板(5)内。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焊盘孔(2)等距分布在印刷线路板本体(1)上,且外接焊盘孔(2)与通孔针本体(4)一一对应,并且印刷线路板本体(1)的厚度小于通孔针本体(4)的长度,而且通孔针本体(4)的横截面呈“十”字形。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卡合板(5)的底端螺钉连接有橡胶支撑杆(6),且橡胶支撑杆(6)的底端螺钉连接在通孔针本体(4)上,并且橡胶支撑杆(6)上螺钉连接有折叠衔接板(7)。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卡合板(5)的中间部位固定有橡胶支撑杆(6),且橡胶支撑杆(6)呈“入”字形,并且连接卡合板(5)对称分布在通孔针本体(4)的左右两侧。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衔接板(7)与连接卡合板(5)一一对应,且折叠衔接板(7)的中心轴线与连接卡合板(5)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中心线上,并且折叠衔接板(7)固定在耐磨支撑板(11)的中间部位,而且折叠衔接板(7)的长度小于连接卡合板(5)的长度。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连接板(8)和折叠衔接板(7)的总长度大于相邻两侧外接焊盘孔(2)之间的距离,且伸缩连接板(8)的厚度和宽度分别与磁性板(9)的厚度和长度相等。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2084755U|2011-12-21|一种连接器模块结构及其固定框架
CN201266690Y|2009-07-01|一种短路接地装置
CN207363163U|2018-05-15|一种便于组装的建筑装饰板组件
CN214336949U|2021-10-01|一种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
CN207841461U|2018-09-11|一种基于退热贴胶带用的切割装置
CN207818997U|2018-09-04|一种折叠式排插
CN205213145U|2016-05-04|强弱电分体主控制基板
CN206282996U|2017-06-27|一种印制电路板的连接结构
CN214544093U|2021-10-29|一种超薄无频闪日光灯用电源适配器
CN212481116U|2021-02-05|一种便于安装维护的航标灯
CN201355882Y|2009-12-02|一种便于装配的柔性线路板
CN210629060U|2020-05-26|一种机车避雷器调整结构
CN211958591U|2020-11-17|一种电力检修使用的辅助接线装置
CN212277890U|2021-01-01|一种导线防雷装置
CN211405472U|2020-09-01|一种基于云端智能电涌保护器
CN214538486U|2021-10-29|一种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装置
CN210722062U|2020-06-09|一种万能汽车电工电子教学实训台架
CN214014902U|2021-08-20|一种方便检修的pcb线路板安装用固定装置
CN208315409U|2019-01-01|一种低压智能快速同步投切开关
CN209002284U|2019-06-18|一种交流输出铜柱组件固定工装
CN2458746Y|2001-11-07|高压接地线夹
CN211151462U|2020-07-31|一种便于拆卸的低压母线桥
CN208623116U|2019-03-19|一种高压配电装置
CN210183163U|2020-03-24|一种电机接线结构
CN211556258U|2020-09-22|地铁用抗压式电连接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1-16|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2021-11-16|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3 Address after: 610000 Room 401, floor 4, unit 3, building 12, No. 309, NanEr Road, Chengd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ongquanyi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Chengdu Putian An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41000 room 1, No. 18, Daiwu natural village, Yuanshan administrative village, Matang Town, Yi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ai Peng |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049510.8U|CN214336949U|2020-12-17|2020-12-17|一种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CN202023049510.8U| CN214336949U|2020-12-17|2020-12-17|一种可有效分散应力的组装式电源通孔式引线端子|
[返回顶部]